越冬紫长茄定植后的栽培及管理发表时间:2018-03-24 00:00 一、整地施肥 1、土壤消毒:前茬作物拉秧后,用氯化苦进行土壤处理或用硫磺粉熏蒸,高温闷棚(硫磺粉对金属有腐蚀性)。 2、施肥:每亩大棚施用农家肥(牛、马、猪、羊粪)不应少于30立方(鸡粪减半),化肥:磷酸二铵50公斤+不含氯的优质复合肥50公斤旋耕。二年以上的大棚,还应配适量的重茬剂或其它生物性肥料,以改善土壤环境。 3、整地:基肥施入旋耕后,按1.6米距离作一沟一畦,起高畦(25厘米),垄距70厘米,走道90厘米。 二、定植 定植前要对茄苗进行杀菌杀虫处理,确保无病虫苗进棚,株距50厘米或55厘米,嫁接口距离地面2—3厘米。每畦苗要大小一致,在走道前栽一棵茄苗,缓苗后要适度控水或叶面喷助壮素防止徒长,在9月20日前完成大棚扣膜。 三、沾花 用CPM(1支8毫升)+拉长素(1支3毫升)+水1000毫升+适乐时5毫升。 沾花不分反正,不管是柱头、花萼、还是茄把沾在任何部位都能正常结实(此法只适用CPM。702、707不加拉长素,)药液现用现配。 四、整枝 1、双干整枝法:是传统的整枝方法,门杈以下去掉一切分枝,每个侧枝上保留一个果,果前留一片叶掐尖,并去掉花下杈。主干所有芽眼和侧枝第一个芽眼应保留。整枝应遵循留短枝果,不留长枝果,侧枝结果离主干越近越好的原则。 2、单干整枝法:是全新的整枝方法,较双干整枝法能增产10%—15%,具体方法是:行距不变,株距30厘米,对茄以下留双干,对茄以上留单干,对茄采收后去除预留的双干部分,对茄以上的整枝方法与双干整枝相同。 3、定干高度:应是距棚膜30厘米或手能摸到的高度,在此之前要经常去掉棚内冒尖的枝干,保持棚内整齐一致。 4、打叶:要经常性的去掉那些多余老化叶片,但不要打枯,应保留适当的叶面积指数(叶面积指数不能小于3.5)。茄子似露非露即可。 五、采收:要适时采收,当茄子长到300—400克时,就要及时采收,采收过小,产量降低,采收过大,品质下降。通过采收应起到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的作用,植株长势过旺就要留果,压秧。反之则少留果,促秧。采收茄子应根据植株长势,产量,品质而定。 六、病虫害防治 1、病害:布利塔紫长茄是一个高抗病品种,对茎腐病、溃疡病、黑枯病(俗称烂杆,糊点,有很强的抗性)。黑枯病发生可用阿米妙收、万兴、福星、金雷之类的农药就能有效控制,比较顽固的病害主要是灰霉病,其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: A、覆盖地膜,用滴灌浇水,降低大棚的空间湿度,减少病害发生。 B、在沾花药液中加入适乐时并及时剥花。 C、药剂治疗,尽量采用进口药,一次一换,防止产生抗药性。 2、虫害:大棚主要害虫有二斑叶螨、红蜘蛛、茶黄螨、蓟马、美洲斑潜蝇、白粉虱、棉铃虫等。 主要虫害的发生规律:9—10月份是棉铃虫的高发期,幼虫蛀食花蕾,造成大量落花,影响前期产量。 翌年4—7月是二斑叶螨的高发期,二斑叶螨是近年来最严重的大棚害虫,条件适宜一周完成一个世代,危害相当严重,目前国内尚无特效药剂,由于二斑叶螨的危害,可造成提前拉秧。 其它害虫:周年不分时段,在棚内均可发生。 害虫的防治应采取物理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:在棚内挂黄板和蓝板,诱杀成虫,降低虫害基数。 药剂防治应防重于治,本着治早;治少;治了的方法,7—10天进行一次防治,在害虫大量发生期,特别是防治二斑叶螨要选择具有杀卵效果的药剂,四天一次,连用三次,在药液中加适量的增效剂。 各地应根据实际和可能合理选择用药。 七、水肥管理及温度控制 凡是按此建议施用底肥的用户,在对茄采收前一般不需追肥。布利塔在不同时期对氮、磷、钾的需求又各不相同。苗期:1-1-1;花期:2-1-3;采收期:2-1-4。 在正常情况下,冬天10—15天浇一次水,其它时间5—7天,间湿间干,尽量不走空水,有条件尽量施用海法“魔力丰”系列配方肥,在不同时期按不同的比例施用,丰产期,一次亩施肥量不应少于20—25斤,会表现出很好的丰产性、抗逆性,细算下来会降低生产成本。用户应根据浇水时间、产量做出相应调整。 温度控制:布利塔最适温度白天24—28度,夜间12—16度,不低于10度就能正常生长。 冬季:从冬至到立春,要提高温度,只要条件具备就保持30度,但每天不管是否具备放风条件,都要在温度最高时换气。 后期管理:在4月中旬,前底角开风口(有风关闭,无风开启),5月中旬前底角全部打开50—100厘米。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。 |